海安经开区机器人小镇。 (海安日报供图)
安庆之难:
530万人口大市“人才荒”
安庆人口多不多?挺多的!号称530万!
安庆人才缺不缺?
“安庆什么人才都缺!”市委书记魏晓明一句话直击痛处!
缺到什么程度?
以技能人才为例,截至去年底,安庆全市技能人才总量29.4万人,其中高级技能人才7.9万人,占比26%,万人技能人才拥有量554人。比5年前,我们的高级技能人才占比只提升了2点几个百分点。
看看芜湖!人口369万,技能人才总量42.7万人,万人技能人才拥有量1157人,是安庆的2倍!
再看看马鞍山!人口230万,技能人才总量近32万人,万人技能人才拥有量1391人,是安庆的2.5倍!
作为产业转型的重要支撑力量,安庆的技能人才很缺、很缺!
为什么缺?530万户籍人口的安庆,人才都去哪儿了?
外流了!
“安庆一中每年都是把安庆的人才,一火车皮一火车皮的往外运!但毕业以后回来的不到20%。”安庆一中的一位校长的话满是辛酸。
“我的小学、中学、大学同学加在一起留在安庆工作的不到10个人。”一位安庆网友早在2014年就发出感叹。
据统计,2017年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各类毕业生3219人,只有12.8%留在安庆就业。
企业人才外流现象也很严重。在几年前一份安庆城区规上企业人才流失情况的调研中显示,仅2013年,66家规上企业流失各类人才近2000人!
截至2017年末,安庆常驻人口464.3万,有将近70万的安庆人在外面工作、定居。
人才流动的背后,附带着资金、技术、先进制度与管理模式的流动,而人才、资金、技术、机制,正是一个地方经济腾飞最重要的因素。
“抢不来”!
“经营管理人才,产品、生产、IT等技术管理人才、技能型人才我们都缺,去年10月份,我们连续几个月在上海等地招人,但效果很不好。”环新集团人事管理部门负责人吴镇海的话,道破了目前安庆很多企业人才引进的困境。
“几年来,我们人才招引工作‘起跑慢’,人才体制机制工作存在一些问题。”成立不久的市人才办有关工作人员介绍,我们后知后觉,陷入了愈加被动的局面。
招不到人才,对企业来说有时候是“致命的”。
2015年,在安庆三年之后,年产值3亿元的浙江横店集团因为招不到人悻悻离开。“需要500名左右的技能工人,但最多的时候也不到两百人。企业的四条生产线常年靠着一、二条线运营,让人家怎么生存?”安庆经开区招商局一位科长告诉记者。
2016年,广州五行集团在我市经开区投资打造的电商园项目在运作三年以后停掉了。因为在安庆招不到互联网运营人才,只能去武汉等地寻找人才。
“本地高端人才普遍欠缺,很多大企业进驻安庆时,都是自己在外地寻找专业研发人才,企业投入巨大。”安庆一家企业副总直言不讳地说。
一个城市的兴衰,里面的人起到关键性作用!
人才引不进来,出去的不愿意回来,企业长期陷入焦灼的“人才荒”,研发、生产、产业升级受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人才的缺失就像打开的潘多拉盒子!
我们不禁要问:
面对日趋白热化的人才竞争,安庆,拿什么吸引别人目光?
我们不禁要问:
没有人,没有人才,没有高层次人才,安庆,如何向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迈进?
海安之策:
多措并举招来“新海安人”
“我是被海安大公的地理区位优势和人才新政吸引过来的,在海安创业,子女教育、住房等问题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近日,海归硕士、上海华欣民福自控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乐斌被海安市大公镇成功引进。
今年5月25日,在江苏省政府下发海安撤县设市通知后的第11天,海安搞了第一个大动作,发布“海安历史上突破性最大、含金量最高、涵盖面最广、集成度最强”的“1+10”人才新政。
根据这个新政,未来几年,海安市本级每年将投入8000万元以上用于政策兑现,加上各区、镇配套政策,全市每年用于人才投入的费用将突破1亿元。
“聚焦高层次人才、青年人才、技能人才三类队伍建设,涵盖了人才创新创业初始期、发展期和成长期等各个阶段。”海安市人才中心卢会伶主任介绍,“1+10”人才新政在内容上,包含了人才创新创业、落户补助、生活津贴、个税返还、购房补贴、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保健等方方面面。
在此之前,海安强力引进各类人才的政策层出不穷。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人才工作站”!
为提升海安人才国际化水平,海安建立了“长三角海归创新创业海安基地”,在洛杉矶、伦敦、首尔等地建立了“人才工作站”,去年共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32人,1名海外人才成为江苏省“外专百人计划”专家。
政府“引才”给力,企业作为引才主体也是“高招”频出!
“这里承载了我的事业和梦想。”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学院教授盛鑫军告诉记者,他一个月只有12天在海安工作,率领的科研团队已经与海安当地的西蒙、爱登堡等企业成立了焊接联合实验室。
“不为企有,但为企用。”3年来,海安开发区先后与上海交大、苏州大学、常州大学等高校和院所共建了6家产业研究院,形成了高层次人才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喜人态势。
一线优秀员工一人奖励一辆汽车!位于海安高新区的江苏铁锚玻璃股份公司,开出这样的年终奖。过去四年里,每到年末总会在海安引起轰动。“这样的奖励,是铁锚玻璃留住人才的‘秘籍’之一。”2017年度企业杰出人物获奖员工吴守平说。
在海安,企业主体引才聚才,产业升级用才兴才,发展需要培才育才,由“聚才引智”带来的链式效应已逐步显现。
2017年,海安全年引进国家级顶尖、高层次产业人才262人,高端海归人才34人,高校毕业生5566人。这些人才在海安落户、安家、工作,成为“新海安人”。去年,在县域人才综合竞争力排名中,海安跃居江苏省第七、长江以北第一。
高层次人才聚集,为海安新兴产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曾任美国德西尼布公司海洋工程部经理的深海开发工程和水下生产系统关键技术专家徐立新博士,2015年被引入海安后,实施“深海跨接管的自主设计优化研发和制造”项目,彻底打破了国外垄断。
毕业于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的潘冠军博士,在海安成立了迈特新材料有限公司,目前公司拥有高性能磁粉芯材料的生产核心技术,其产品性能与稳定性均超过国外同类产品。
安庆怎么办?
合力破题,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对比海安,为什么安庆人才难引更难留?
“政府在人才补贴、引进高端人才方面也有支持,但在住房、教育方面与其他城市相比还有差距。我们的外派财务总监,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在安庆只待了3个月就走了。”
“安庆唯一与合肥比就是房子便宜,但其他地方没有什么优势。特别是工业园区周边的服务没有配套好。”
“我们企业董事长亲自引进了一名安徽省2015年特殊人才,人才当时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他的住房怎么解决?他的孩子教育怎么解决?”
“生产、技术、安全、质量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基本上是企业自己培养的,人才培养时间成本太高,我们无法承担人才流失的巨大风险。”
“由于人们对化工行业的偏见,使得化工企业在引进高精尖人才方面存在劣势。”
……
今年上半年,在我市召开的一场人才政策调研座谈会上,环新、曙光化工、飞凯高分子等企业负责人纷纷诉苦。
而在这些“苦水”中,我们大致能总结出,安庆企业难招高层次人才的“症结”所在:较低水平的薪资待遇;缺乏配套的工业园区;优质教育资源稀缺;住房没有保障……
就像金田材料的一位负责人说的那样,“高层次人才更多的不是在乎钱,而是环境以及事业的提升,能不能引得进,要看他能不能在这里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
但根源远不止如此!
“找不到企业或者平台能够承接我的研究。”致力于大气科学研究的项彬是家中独子,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毕业后,曾想过回到安庆,回到父母身边,但纵观安庆,没有任何一家单位能承载她的梦想,无奈之中,她只能放弃回国的念头。
安庆市委党校一位经济管理学专家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根本原因还在于没有吸引人和留住人的“产业容器”,石油化工、纺织服装、机械装备三大产业在“抢人大战”中,磁场吸引效应明显落后于互联网+、大数据等新经济、新业态。
传统产业占比过高,人才进不来,进而产业转型升级困难重重,经济发展也趋于缓慢,进而人才流失更严重……“这成为紧箍在安庆经济上的一个内循环,并且慢慢固化成安庆经济冲不破的一堵墙。”
对标海安,我们的政府和企业是不是在引人、留人方面思想不够解放、力度不够、办法不多?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海安之行让我们更加确信,我们从未像今天这样如此渴望人才!
海安经验教会我们,吹响人才集结号,需要政府、企业、园区、院校等多方合力!
我们欣喜地看到,安庆前进的步伐已经迈出:
“要从破解人才体制机制障碍入手,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市人才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学习海安经验,我市已经在研究并即将推出相关的人才政策,着力破解我市企业目前存在的各类人才的紧缺问题。
而我们的企业也在探索一些可行的办法:
金田材料让中高层在公司持一定股份,给他一个发展的预期,给他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
海南卫康采取“不为所有,但为所用”柔性引才模式,跟南京、北京等地研究所探索项目制,一年两个团队各给200万,产品从前期立项到最后注册申报,对方全包。
曙光化工采取与高校合作模式,解决煤化工、氰化物、丁烯醇的下游产品开发等人才不足问题……
得人才者得发展!
哨声吹响!我们希冀,一个涅槃重生的安庆,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